TOP题库网 - 给广大网友提供大量的问题与专业回答
当前位置:TOP题库网 > 小学题库 > 正文
已解决

秀才、举人、进士、状元、贡生、茂才有哪些区别?有哪些联系?

来自网友z山海提问 提问时间:2022-03-27 18:35:04阅读次数:

最佳答案 题库网5367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

古代科举考试制度由低向高进行考取,从最初的秀才(又叫茂才,最初指才之秀者,因忌伟汉刘秀而改名茂才),举人,进士,榜眼,探花到状元为最高。

古代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。创于隋朝,釆用分科取士的办法,所以叫科举。

古代读书人首先要考取童生资格以后才能中考秀才,考取了秀才才有功名在身,可免除徭役,继续学习。

举人是秀才参加省州考试合格后所取得的资格,古时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参加乡试的考生必须是秀才,考中了举人才有资格当官,举人的第一名叫解元。

贡士是会试及格后获得的考试资格,考试的前提必须是举人,贡士的第一名叫会元。

进士只要通过尚书省举行的省试,考取者称进士,进士一般由皇帝主持殿试,最终决定名次。

榜眼,探花,状元是进士中的前三名。在进士榜中又分三甲,一甲取三名,又称三鼎甲。第一名称状元,第二名称榜眼,第三名称探花。

古代科举制度环环相扣,缺一不可。每一次的进步,都是自己努力的付出。于是便有了金榜题名时,秉烛洞房夜。

秀才、举人、进士、状元、贡生、茂才有哪些区别?有哪些联系?秀才、举人、进士、状元、贡生、茂才有哪些区别?有哪些联系?秀才、举人、进士、状元、贡生、茂才有哪些区别?有哪些联系?其他网友观点

提问者所说的这些其实就是科举考试的层级,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并不是单纯一场考试,而是逐级进行、逐级淘汰的一种考试制度。

秀才、举人、进士、状元、贡生、茂才有哪些区别?有哪些联系?

中国古代,一个读书人要想金榜题名高中进士,必须有“过五关、斩六将”在多场考试中逐一胜出才行,而不是直接报名参加考试、考完录取。首先必须参加县试、府试、院试三级考试,全部合格后录取为生员,分发各地府学、县学继续深造。所谓生员即人们常说的秀才,如果没有取得生员资格,就算你读一辈子书,也没有资格参加下一步的乡试!而所谓茂才是东汉对秀才的一种称呼,其为了避光武帝刘秀的帝讳,东汉以后,茂才又重新改回了秀才。考中秀才之后也并不等于就直接拥有了进入乡试考场的门票!只是拥有了进入府学、县学深造的资格而已。在府学、县学学习期间还要进行淘汰考试,考试合格者才有资格参加下一步的乡试。

秀才、举人、进士、状元、贡生、茂才有哪些区别?有哪些联系?

乡试虽然是分别在各省举行,却属于国家级考试,有些类似于现在的公务员省考,但又不完全一样!参加乡试的秀才们如果通过考试,就获得了举人的身份。不要小看举人,这是一个质的飞跃!举人属于“后备官员”,享受见官不拜、不服徭役、不纳税等一系列优待政策。除了获得下一步参加会试的资格以外,举人还可以直接入仕为官,即俗称的一榜出身。虽然举人直接入仕的名额有限,而且以八九品的下层官员为主,但毕竟拥有了进入官场的门票。即便不能入仕,举人们还可以入高官幕府充当幕僚,一旦为高官所赏识,同样是有着光明前途的!晚清著名的左文襄公便是这样一种存在。

秀才、举人、进士、状元、贡生、茂才有哪些区别?有哪些联系?

没有录取为举人的秀才还有一个晋身途径,那就是副榜补录,这些没有过线、但成绩还不错的考生通常会被补录为副榜贡生。这些副榜贡生没有举人直接入仕的资格,而是统一进入国子监继续深造,学习、考核合格之后才具备和举人差不多的待遇。除了副榜补录之外,还有一些特殊的贡生,诸如恩贡、纳贡拔贡等等,主要是选拔途径不同,贡生资格本身并没有什么区别。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,贡生是低于举人的一种特殊身份,贡士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。

秀才、举人、进士、状元、贡生、茂才有哪些区别?有哪些联系?

下面说一说贡士,举人如果自认为还有继续应考进阶的能力就可以参加进一步的考试——会试了。会试三年一次,在京师举行。全国所有应考的举人都必须进京参加考试,考试合格者就可以获得贡士身份了。贡士实际上已经具备了为官资格了,接下来的殿试仅仅是重新排名而已,名额上不进行删减、淘汰。换言之,中了贡士等于就是中了进士!

秀才、举人、进士、状元、贡生、茂才有哪些区别?有哪些联系?

接下来的殿试便是由皇帝出面对贡士进行重新考核、重新排名,将所有贡士分为三个等级,即所谓三甲。一甲只有三人,赐进士及第,即人们常说的状元、傍晚、探花,一甲第一名就是人们常说的状元了。除此之外,又拣选二甲若干,赐进士出身,二甲第一名即人们常说的传胪。剩下的则全部划入三甲,赐同进士出身。考中进士者也就此迈进官场,接下来就是等待进一步分配工作了。一甲通常直接进入翰林院镀金,状元授修撰,榜眼、探花授编修。其余进士进行再次选拔,成绩较好者进入翰林院镀金,任庶吉士。剩下的则分发各部院担任主事等职或者外放担任知县等职,总之就是人人有份、永不落空,比举人待遇要好很多!

秀才、举人、进士、状元、贡生、茂才有哪些区别?有哪些联系?

在很多影视作品里似乎中了状元就如同当了高官一般,实际不然,状元被授予的翰林院修撰只是一个从六品官职,只比正七品知县高一级而已,搁现在也就是比县处级略高,离高官还有很大距离。而且,在中国古代,中状元仅仅表示你能考试、起点比别人略高而已,接下来便是看各人的本事了!中国古代状元真正做到宰辅高位的并不多!大多数都是默默无闻、庸庸碌碌……可见,能考试并不代表能力强!

秀才、举人、进士、状元、贡生、茂才有哪些区别?有哪些联系?

其他网友观点

历时一千三百多年的中国古代科举制度,始于隋朝隋炀帝杨广,终于上世纪初的光绪年间(1905年)。科举制度是中华帝国时代的文官选拔制度,在中国的政治史和文化史方面有着重大意义。

秀才、举人、进士、状元、贡生、茂才等名称,是科举取士过程中各级考生功名的称谓。

最初的"秀才",是春秋时期的"俊才"、"英才",也是读书人的泛称,并非科举功名的范畴。东汉光武帝刘秀时期,为避皇帝的名讳,改为"茂才",直到三国曹魏时期才又改回"秀才"。

隋唐兴科举之初,科举考试制度还不规范。当时的"秀才",是唐代名目繁多的常科考试中的一种,如秀才科、明经科、进士科、俊士科、明算科等五十多种。是一种单科考试的名称,并不是考生功名的名称。当时秀才科难度最高,敢于报名考试的人很少,大多报名考明经科和进士科。由于秀才科受到冷遇,后来逐渐被取消。

科举制到了宋、明朝代,才逐渐完善和规范。一是考试时间为三年一科(次),分乡试、会试、殿试三级进行;二是考试内容基本固定,主要是《四书》、《五经》及诗词歌赋,测试考生的历史经文以及文学知识,到高一级的会试、殿试,则加策论,考察考生的治国为政方略。

科举乡试的考场设在各省的省城,时间定在年秋八月,因此也称"秋闱"。具备资格的考生,一是在校学生,即国子监监生和府、州、县官学就读的生员;二是分别通过叫做童试,即县试、府试和院试录取的秀才,也称为"充场儒士"。如果这其中的特别优秀者,被选入京城的国子监读书的,就称为贡生。实际上第一类考生,大多就是贡生。

乡试考中者就是举人,具备了到京城参加会试的资格,在宋朝时还不具备做官的资格,只是到明、清两朝,举人也具备了充当县及县以下低级官员的资格。

科举的第二级考试是会试,在乡试的第二年春季二月举行,因此也称"春闱"。考场设在京城的礼部(相当于文化教育部),称"贡院"。会试中榜者称为贡士,实际上就是进士了。因为录取的贡士到最后参加皇帝的殿试,已经都是进士,没有落选者,只是先后排名的区别。进士取一甲三名,分别叫状元、榜眼、探花;另取二甲、三甲各五名,分赐进士出身、同进士出身,余下的均为进士。

秀才、举人、进士、状元、贡生、茂才有哪些区别?有哪些联系?秀才、举人、进士、状元、贡生、茂才有哪些区别?有哪些联系?

99%的人还看了

版权申明

本文"秀才、举人、进士、状元、贡生、茂才有哪些区别?有哪些联系?":https://www.lqgrdj.com/xiaoxue/1328399.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,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。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,请给我们来信(2178465951@qq.com),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